浅谈保险科技与创新

保险科技已经成为保险业发展的一个热点话题,对于保险科技的发展趋势收集了一些资料,掺杂了一点自己的思考。

科技创新是保险的大势所趋

在过去40年中,保险业借改革开放之东风,抢抓机遇,以创新思路为保险业发展之根本,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以他山之石琢己之玉,不断苦练内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民情、企情的保险发展之路,取得了可观的发展成绩。

2016年,保险业正式施行“偿二代”监管体系;2017年,原中国保监会发生地震;2018年,原银监会、原保监会合并成立中国银保监会,保险业全面向外资开放。几年时间内,即使称不上翻天覆地,也绝对是风起云涌。2018年,作为回归本源、正本清源的一年,虽然保险行业尤其是财产险率先复苏,保费规模增长,但是从整体来看,前期体量的快速增长和扩张,超过了相应的技术和质量提升,面上的繁荣,掩盖了问题和矛盾,甚至难免杀鸡取卵之嫌。

当然,这一问题绝非保险行业独有,整个金融行业乃至互联网行业(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的泡沫)在内的服务业都难或多或少存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经济形势下行的寒冬里,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个人的出来何在,企业的竞争力何在,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何在,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科技赋能保险,保险科技(InsurTech)在金融科技之后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平心而论,我国保险行业的技术水平长期落后,既落后于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行业,也落后于国外保险同行;但是2018年,我国的保险科技与创新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各种“鲶鱼”的入场,搅动了寡头垄断的保险市场(我国保险市场呈现了两个“集中”的特点)。可以预见,在2019年,随着市场回调的逐步稳定,保险在科技创新方面既有更大的需求和动力,也有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当然也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

dices-over-newspaper-2656028_1920

“保险+科技” vs “科技+保险”

从两个方面理解保险与科技的关系,一是“保险+科技”,即将最新科学技术运用在保险行业,实现商业模式、业务形态的融合创新,通过科技赋能保险市场的过程,所关注的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二是“科技+保险”,即对于缺乏风险管理的新兴产品或者新兴领域,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实现保险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当然,两者也绝非泾渭分明,许多领域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保险+科技”发展动态

在“保险+科技”方面,2018年各类资本持续涌入保险科技领域,除了持牌险企,还有保险中介、科技公司加入,助推产业链升级。在各类资本加持下,保险科技发展迅速。
  在保险科技领域竞逐的,很大一部分是持有牌照的保险公司,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5家持牌险企成立近50家科技子公司。除持牌险企外,大型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战局”,以参股等方式持有保险牌照。关键领域如下:

  1. 互联网保险。根据中保协《2018中国保险科技发展报告》,2017年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493.49亿元,首次出现负增长。018年前三季度,易安保险、众安保险、泰康在线、安心保险四大互联网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4.64亿元,同比增长133.77%,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2月份美团点评实际控制的重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获得保险中介机构牌照;9月,小鹏汽车进军车险代理市场,获准开展汽车保险代理业务;11月份安联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获准更名为京东安联财产保险公司;12月份滴滴重疾险上线。从销售渠道来看,保险公司自营平台的比例进一步下降(至16%),第三方平台占据主导地位。从产品模式来看,互联网保险从前期C端分散性用户消费场景逐渐过渡到基于B端流量入口的渠道定制式开发销售模式(例如泰康在线与腾讯微保的微医保);产品创新方面,10月份,蚂蚁金服联合信美相互宣布推出“相互保”,进军互助保险,11月13日,京东金融联合众惠相互低调上线“京东互保”,虽然这些产品很快下架,但是引发了市场震动。未来,互联网保险将从对特定场景可能存在的特定风险提供保障的保险产品,向打破场景的产品化思维,转而从用户尚未满足的保障需求出发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用户的综合化金融需求转变。监管方面,原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已过期,新版意见稿虽然此前有踪影,但未见正式发文,但是银保合并的大环境下,保险行业强监管仍然是大势所趋。此外,互联网保险也存在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保险公司间缺乏差异性、现有的互联网保险产品还局限在标准化程度高、较为简易的产品范围内等不足。
  2. 车联网在UBI、车队风险管理方面的应有有望大规模铺开。6月份,华为发布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依托智能终端和IoT、企业智能等能力,向保险和车厂等企业提供端到端车联网解决方案以支持基于里程付保费、开车才付保费、为驾驶方式付保费等UBI模式,9月份中保协备案UBI车险产品,12月人保财险灾害中心在中国保险报刊登文章介绍其2015年以来基于车联网的车队管理应用,随着5G在2019年试商用,2020年逐步推广,车联网将迎来快速发展;2018年11月,比亚迪宣布即将推出UBI保险,为比亚迪每一辆车提供。
  3. 物联网(除车联网以外)在个人保险中的应用。高德纳咨询公司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208亿件设备连接至物联网。平均地球上每个人都大约有3件物联网设备。到2035年,物联网设备将增长至1万亿台,物联网辅助应用的数量将达到1亿个。Swiss Re认为包括可穿戴设备在内的IOT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可以为产品设计和开发提供机会(2018年 12月,Tech and innovation trends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欧洲金融管理协会发布报告《物联网:颠覆保险模式》,互联家居、互联汽车以及健康跟踪设备的应用会改变传统风险的本质,保险公司需要积极跟进物联网的发展,将其发展成果运用于自己的保险产品。研究报告表明,全球IOT保险市场在2022年达到43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65%。2018年12月,劳合社联合AXA, QBE, CNA, Ascot, Antaras and Beazely 等6家公司利用IOT进行供应链数据管理,提高marine cargo的风险管理。
  4. 大数据技术和数据驱动的参数化或者指数化产品开发。大数据技术的成熟运用可以分担保险需求计算的重担,通过消费者行为的数据反馈,确定风险概率,从而运用到保险产品的设计中去,还可以动态优化调整保险产品,使产品设计更加完善精准。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与风险更加相关的参数,从而使得设计的指数产品基差风险更小。Willis Tower在2018年3季度的技术展望中着重指出了基于事件的保险(即参数化的保险产品)的前景。这类公司可以分为两大类,利用现有的、公开的数据源(例如USGS的地震 气象数据),或者采用物联网、传感器获取转悠的数据。可以开发的保险需求包括地震保险(位于加利福尼亚的Jumpstart用USGS提供的PGV作为触发为加州提供地震保险)、洪水保险(英国的FloodFlash开发了可安装的水深传感器安装在房屋外侧)、农业保险(荷兰的30MHz提供作物级别的监控数据)。但是,分析挖掘数据及数据背后的价值是复杂漫长的工作,需要各种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首先通过初步数据投放第一批产品,根据数据反馈,及时调整及改进,再进行第二批投放,这样可以实现产品的动态发展。
  5. 此外,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直保公司也逐步开始得到应用。主要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用于语义分析、服务机器人)、图像识别(自动理赔)、用户画像(个性化分销和承保定价),但是这一方面再保公司的需求和优势并不明显。

big_idea_doodle

“科技+保险”发展动态

在“科技+保险”方面,新兴科技产品的出现也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多新的机会,而为新科技提供保险也对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国内国际市场,新兴的科技催生的保险领域包括:

  1. 网络风险(Cyber Risk)。我国的网络安全保险市场起步较晚,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企业意识的提升,未来几年该市场发展将提速。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正式施行,明确提出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此前,苏黎世保险、众安、华泰、安达、平安等都推出了针对企业或者个人的网络安全保险,但是保费规模估计在千万级别。目前国内企业在网络安全的投入不到3%,而欧美成熟企业每年网络安全投入占整体IT投入大约10%。与此同时,2020年网络安全市场的产值将达到1700亿美元,且将保持至少10%-15%的年增长率。
  2. 新能源。例如海上风电方面,2017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三,但行业发展仍处于规模化发展初期,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据国网英大测算,未来3年国内海上风电保险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超过如今海上能源险市场保费的70%。中国海上风电项目往往投资很庞大,比如装机量常在3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场。体现在保单里的保额通常在30-60亿人民币,保单保费规模也在千万人民币量级。有必要针对海上风电项目的风险特点,研究开发海上风电专属一揽子保险产品,将工程一切险、财产一切险、机器损坏险、营业中断险以及责任险置于同一张保单项下,提供从立项、施工到运作的无缝隙保险安排。
  3. 巨灾保险。今年7月,Betterview发布了一项最新的应用 —— Property Profile(房屋属性),快速高效地获取一处房产及其屋面的深入数据见解和风险属性。 基于Betterview在机器学习和无人机图像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经验,Property Profile充分使用卫星和航空图像,以及越来越多的其他数据,如历史天气等,来确定屋顶的特征,以及未来保险理赔的风险。Jupiter为特定风险预测提供了单独的服务:FloodScore和HeatScore,两者分别预测和评估洪涝和极端气温风险。地理空间情报中心(GIC)是美国国家保险犯罪局(NICB)的一个非盈利性项目,也是NICB成员保险公司的一个付费联盟。该平台与空间信息技术商Vexcel和地理测绘系统Esri合作,多个角度捕捉高分辨率的图像,让保险商看到灾难前后的房产“鸟瞰图”。 保险公司能够将该平台整合在现有系统中,快速查看和评估投保人的家庭、企业、甚至车辆损失。
  4. 自动驾驶。与车联网不同,车联网是保险+科技,自动驾驶则是科技+保险,但是由于自动驾驶的落地晚于预期(今年Google Waymo等均放缓了商业化的步伐),所以该领域在明年可能不会有太多机会,但是长期来看值得关注。

christopher-burns-368617-unsplash

行业玩家动态

慕再建立了创新框架,创新侦察员在全球创新中心建立网络,创新实验室为快速开发和“点子”测试提供环境,使用新方法开发创意竞赛和培训,企业合作与相关参与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首席创新官和总部创新部门协调指导创新活动并管理专门的创新预算。目前,慕再已经全球七个地方设立创新中心,包括纽约、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柏林、慕尼黑、北京、伦敦。慕再数码新创为保险科技公司和数字分销机构提供了综合性的保险市场进入合作方案,未来五年,慕再数码新创将拥有40个投入运营的合作方,风险投资2.5亿美元,7000万-1亿欧元的营业投入。今年1月,思韬咨询在北京挂牌成立,是慕再在中国设立、向现有和新客户提供保险咨询服务、衔接保险行业,助力科技方案行业落地的智能保险解决方案公司。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质量与市场成功,减少开发成本、缩短上市时间、降低风险。慕再关注的领域包括智能出行、内陆洪水保险、网络安全风险等。

innovation_process_large

瑞再认为创新解决方案能够提供更多可能。围绕数据和数据分析的产品开发和创新正扩大保险的范围,将保险覆盖范围从有形资产延伸至无形资产、能够以创新方式获得保障的风险案例包括:未产生实体损害的业务中断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产品召回风险、声誉风险以及天气和能源价格风险。保险业创新也支持企业业务战略和增长,实现产品差异化。瑞再目前围绕4大科技主题包括物联网、区块链、机器人和智能核保开展创新,瑞再中国成立Solutions 部门,与直保公司合作,探索与政策变动相关的商机,开发产品,比如食品安全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银行贷款的巨灾保险,能源行业的指数保险;开发车载互联网、大数据相关产品,关注互联网金融、保险科技;此外还设计结构化的再保险方案,非传统的保险方案等。瑞再企商专业中心针对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农业和天气开发产品。

今年5月,劳合社筹备通过劳合社实验室发掘保险科技创新机会,提供一个fast-track, fast-fail的环境(通过10周的时间),可以在全球专业保险市场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测试新概念,创意和产品。 主要致力于设计技术驱动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劳合社市场独特和快速变化的需求。9月份,选播出首批10个技术团队(前面提到物联网做marine cargo的就是团队之一),目前已经开始第二批的申请。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保险投资方面根据Willis Towers Watson的报告,2018年3季度全球Insurtech领域的投资额达到13亿美元,与2季度相比犯法,其中有8笔交易超过4千万美元。今年8月份,ubi公司Root Insurance D轮融资1亿美元,估值10亿美元;中交兴路获得蚂蚁金服领投7亿元A轮融资;Cambridge Mobile Telematics 获得软银投资5亿美元。截止今年上半年,慕再和其商业投资分支慕再HSB Ventures共披露了11起对保险科技公司的投资。除了HSB Ventures的投资,慕再还通过其慕再数字合伙人项目对承保能力、产品开发以及数据分析等领域进行了投资。在2017年年底的投资者大会上,慕再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其“数字合伙人”(Digital Partners)项目,已经和超过30家采用MGA模式的保险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瑞再与SpatialKey(一家为保险公司提供地理数据服务的第三方公司)、Vandersat(打造基于天气参数的农业保险产品,该产品预计将发布在瑞再的农场管理平台——optic-crop上)等初创公司进行了合作。

Post_Parreira_TIestaMorta

保险科技的落地

需要注意到保险科技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一些难题和瓶颈也逐步呈现。目前保险科技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宏观方面的问题,保险科技的投入低于行业发展需要,截至目前,传统保险公司对保险科技还没有真正的大量投入,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因为资金不足和政策扶持不够等原因,对科技的投入还相当少。二是微观方面的问题,表现在一些科技本身处在发展阶段,而保险业务也在发展中,二者如何找到一个契合点,即如何解决好应用场景的问题,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难题。
这两方面的问题对于一个公司保险+科技战略的实施也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在宏观层面,一个保险科技公司,应当镯中积累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方面的优势,通过向中小保险公司输出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提高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微观层面,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与处于科技行业头部的公司开展合作,通过参股或者联合设立公司的形式,快速增强自身的技术实力。

科技是中性的,但是科技的运用是难以预测的。理工科出身的我,对于科技的运用从来都是怀着最大的恶意去揣测而生出一丝警惕。在保险科技的发展中,一方面是“好经被念歪了”,科技创新变成了花架子,用来制造噱头,急于求成而非苦练内功;另一方面是,“好经被念坏了”,成为用于扰乱秩序、混淆视听,反而引起市场的波动和风险的放大,或者演变为割韭菜(保险公司当然要要求回报)的工具。

多说一句

针对“科技+保险”或者说保险,有点天马行空的想法。

对比可以发现,“科技+保险”主要是科技赋能保险,也就是说怎么提高保险的效率和价值,而“科技+保险”就没有那么酷炫,所以也不太吸引眼球。但是,既然保险要回归保障本源,就需要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提供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新兴科技领域,在发展的初期面临着各种风险,同时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更弱,而传统保险往往为了盈利和风险控制的原因,并不希望涉足其中。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保险”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对新能源或者自动驾驶某个新兴领域的风险保障,更重要的是探索一套针对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和新生事物提供风险管理的方法论,跳出传统保险、大数定律的窠臼,从更加广阔的视角去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从某种角度来讲,风险投资实际上就是创业者将风险转移给了投资人,当然如何区分保险补偿和投资收益我也没有想清楚。)

最后,还是引用一下狄更斯的那段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 总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Quotefancy-359812-3840x2160